差不多了,沈敏也就不再拖延时间,张口说道“之前小臣查看了过去几年的邸报,发觉每年江南东路上供稻米九十万石,江南西路一百二十万八千九百石,荆湖南路六十五万石,两浙路一百五十万石,每年临安岁米约四百二十万石上下。
而根据邸报上临安人口的计算,临安每年消耗的稻米应当在三百三百五十万石之间,盈余约七十万石稻米♀些盈余的稻米或是用来酿酒牟利,或是用来赏赐临安孤寡之户,或是用于赈济地方灾民。故临安实是我大宋境内最大的一处粮食消耗市场,接下来才是泉州、广州、健康等城市。
于是,临安的米价实际上决定着我大宋的粮价≠安若是缺粮,则大宋的粮价就上涨;临安粮价若是下跌,则大宋各地的粮食价格也要应声而落∏么接下来,小臣请陛下看一道计算公式…”
沈敏向后退了几步,走到房间中间竖立的黑板面前,拿起粉笔飞快的写下了一连串的数字和符号。接着他才转身指着黑板上的数字说道“这些数字就代表着大宋各地种植水稻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力,大致每种植一亩水稻,就需要一个壮劳力工作1015天,如果是种植小麦的话,投入的劳动力就会更少一些。
以一名壮劳力耕作20亩计算,一年收入大约为4045石稻米,假设这些田地都是他自己的,那么按照五口之家计算,一年所需消耗的粮食就是2530石之间,他还能事1015石♀1015石余粮,就是一家农户能够拿出来交换其他生活物资的一年所积了。
陛下应当可以看的出来,当粮价等于1贯时,农夫一年所生产的粮食刚好够给养全家。而临安城内一名雇工的日工资为200300文,一月薪水为69贯。当米价超过3贯时,雇工已经很难养家糊口了。
所以,临安的粮价既不能低于一贯每石,也不能高于三贯每石,否则市面上不是出现萧条就是恐慌的情绪。而在过去十余年的和平下,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业一直在恢复,粮价也一直在缓慢的下跌。
去年大宋境内风调雨顺,临安粮价第一次跌破了三贯每石。而小臣这些日子从各处的商人口中打听到,今年各地的气候也非常不错,因此临安的粮价已经跌破了25贯每石$果今年夏收和秋收都保持丰收的话,今年的粮食价格必然会跌到2贯以下。
陛下,小臣以为,宫内应该出手干涉临安的粮价,以确备价维持在2贯以上的水准』有维持在这个价格上,今年的粮食丰收才不会造成农民的困扰。而只有农民手中有了更多的收入,他们才能购买的起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资宋》 最新章节第133章 百万贯的生意,网址:https://www.xbqg999.com/107/107889/128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