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一位朝鲜知名学者,前后十几次到大明来学习、研究汉字精髓,历时达三十年之久,才最终发明创造了朝鲜文字,于是朝鲜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国汉字以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朝鲜的“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文字,由于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谚文属于二流文字只有贵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读文字”属于朝鲜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鲜拼音文字就是被称作“谚文”。
虽然朝鲜文字在李氏朝鲜中期便正式诞生,但是并不意味朝鲜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于中国汉字在朝鲜的强大文化影响力,朝鲜拼音文字一直作为“韩语拼音”而存在,被朝鲜妇女和没受过良好教育的朝鲜人使用,被称为二流文字的“谚文”,而朝鲜的贵族、官员还是继续使用汉字“吏读文字”也就是说这被称作“谚文”朝鲜文字主要是被作为社会底层庶民使用的文字。
直到清朝末期,因为中国自身的衰落,朝鲜将使用了千年之久的高雅的官方文字——中国汉字几乎干净彻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鲜,使汉字的地位从母体文字被降格为朝鲜“谚文”的二流文字了。而朝鲜文字,直到那时才大行其道的。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离着李氏朝鲜的建立还有三四百年呢,现在朝鲜半岛还是高丽国呢!而高丽国显然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而是使用汉字的。因此金至向带领的这一行来大宋的高丽使者会汉语,识汉字也就丝毫不足为怪的。
这高丽国的使者既然都会说汉语,和这高丽馆的大小主官和属官交流没有丝毫的问题,其实这译使在这种场合倒是没什么太大作用。
当然,这并不代表这些译使就完全没必要了,到了正式场合这译使还是要在场的。
待金至向他们这一行高丽使者坐定后,孙立吩咐手下,让厨下上菜。
以前大宋和高丽保持宗藩关系时,因为大宋和高丽使者往来还算比较密切,所以这高丽馆因为要接待高丽使者,平日里是养有好多厨子的,而且这些厨子还会做高丽菜。
虽然如今大宋和高丽早已断绝了宗藩关系,而且高丽馆的经费紧张,但是因为这厨子关系到这高丽馆内大小属官的切身福利,所以这厨子虽然有所裁撤,但是到如今依旧养着好几个。这厨子可不只是管着给高丽使者做菜肴和饭食的,毕竟这高丽使者有时几年才来一次,这些时日平日里自然是要给这高丽馆的大小属官做菜肴和饭食的。因此这高丽馆的每任勾当公事,都是对多保留几个厨子没有意见,毕竟这是关系着自己利益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宰执大宋》 最新章节第四〇七章 高丽馆的接风宴,网址:https://www.xbqg999.com/23/23034/41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