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开了,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巡查御史”的刺史,主要是对太守、校尉或都尉所做的事情进行质询、监督,除了刺史官方监督外,还有民间的监督机构,就是“乡县郡”三老进行监督,也就是说,汉朝一开始的地方政治架构是军、政、司法或者说监督“三权”是分开的,相互间是平行的,谁也不能说就一定高过谁一头,但刺史毕竟是朝廷下放的巡察御史,是钦差大臣,所以虽然“品级”低一些,地位却天然比太守、校尉或都尉高一头。>
随着光武帝因为财政匮乏,无力维持郡国常兵,就罢去了郡国都尉……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郡国校尉或都尉全都罢去,与羌胡蛮相邻,或者境内存在着大量羌胡蛮的郡国是保留了校尉或都尉的,就比如临洮是陇西郡南部校尉的驻地,河湟谷地内也有金城郡西部都尉,但中原境内基本上就都取消了郡国都尉一职,只保留各县的县尉,郡国兵权也逐渐落入了太守手中。>
兵权落入了太守手中,郡国太守的权力就极大的强化了,为了有效制约加强了权力的太守,原本只是监督太守的刺史也要相应的增加权力,只有如此,刺史才能有效制约各郡国太守。>
如何能让刺史拥有节制各郡国太守的权力?无他,不仅要让刺史拥有监督权,同时还要有地方治理权和兵权,如此一来,原本的“郡、县”两级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刺史掌握了监督权、地方治理权和兵权,这与当下的州牧没有太大区别,是太守的扩大版,还因刺史掌握着“监督”权力而成为事实上的一方“诸侯”存在。>
董虎狠狠揉了揉有些刺手的小寸头,笑道:“刺史就如军中的左右监督长使,左右长使是不能直接指挥军队的,一旦长使们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他们也就成了爹爹这般存在,军队就会被他们掌控,谁也不知道长使们会在何时起兵造反来杀爹爹,同理,军中将领也不能插手左右长使的监督,否则的话,一样会造成军队私有化的后果。”>
“大汉朝的官制出了问题,刺史本来是监督官吏不法之事,是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第三方监督的存在,可当他们成为治理地方的官吏后,这种‘第三方’属性就不存在了,各州刺史部事实上就没了监督机构,天下未乱之时还看不出弊端,可一旦天下乱了,刺史、州牧、太守立即就能成为割裂天下的一方诸侯,因为他们的权力太过集中,没了监督机制制约。”>
“呵呵……”>
董虎又揉了揉儿子的小脑袋,一脸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西凉兵王》 最新章节第901章 汉朝监督制度的缺失,网址:https://www.xbqg999.com/297/297412/90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