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谋反,他就被推荐继任冀州刺史,但他是辽东人,与董卓一样,都是偏远小地方人,而冀州是中原大族云集的地方,中原大族自然不会允许一个偏远小地方的人来掌控冀州,于是就有了谣言,说他与王芬一同谋反,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董卓入主朝堂后,为了拉拢清流士人而任命了不少人做太守、刺史、州牧,而公孙度则通过徐荣的推荐而获得了辽东太守一职。>
徐荣荐举公孙度,虽然有同乡的缘故,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孙家族在辽东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而这也是董卓点头同意的主要原因。>
董卓任命了不少大吏,但他们都有一个显着特点,那就是都有着相当的威望、影响力。>
“公孙”一姓本意就是王公的子孙,在辽东是很高贵的姓氏,不能单纯的认为公孙度的父亲是个小吏,就认为公孙度的出身低微,世家大族子孙众多,难道每一个都是三公、刺史、太守?>
董虎对公孙度这个人不熟悉,但有人熟悉,比如徐荣!>
通过徐荣的了解,董虎、董重对公孙度也不算太过陌生,了解他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董虎内里的“重心”缘故。>
若不是熟知《三国》战乱对汉民的伤害,他或许不会踏入中原一步,在他心里,草原远比中原更加重要,这不是一朝一代是事情。>
董虎的身体里毕竟藏着个后世人灵魂,很清楚北方草原、辽东丛林会对中原各个王朝造成怎样的灾难,在有了能力时,他就不会坐视草原、辽东丛林各部族趁着中原大乱而崛起。>
先是与匈奴人争夺河套草原,之后又与鲜卑人争夺漠北草原,硬生生把鲜卑人赶回辽东老家,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敢稍有疏忽,数万精锐始终不敢南调进入中原。>
在他心里,压制各胡族远比中原争霸更为重要,人的一生也就几十年的巅峰期,一旦想着先中原后草原,等到他的年岁大了,狮王老了,还能否保持当初的雄心壮志?>
董虎也不确定,所以他不敢稍有疏忽,更不敢放松对羌胡蛮的压制。>
鲜卑人虽然被赶回了老家,但董虎更愿意彻底干掉他们,连同夫余、高句丽一同干掉,他的眼睛也就看到了辽东太守公孙度……>
通过徐荣的了解,董虎、董重知道公孙度看似是文官性质的尚书郎,实则更像是残暴而不节的武人,与公孙瓒的性情高度相似。>
董重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可那又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西凉兵王》 最新章节第950章 目标——辽东,网址:https://www.xbqg999.com/297/297412/950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