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六百七十八章 新科举补习班

第六百七十八章 新科举补习班(3/5)

上一页乾隆四十八年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针头线脑,铁器极少。谁家要是有口小铁锅,那绝对让周围人羡慕死。

林起宗当时问那赫哲人:“那现在呢?”

摊主笑着道:“现在随便买,一个大子银元一个。别说我家了,八斤重的大铁锅我们村家家都有。”

林起宗听了很是震惊。像他这样常年埋头功名的人,本来应该对物价没什么概念;可因为他岳丈从事的生意,这货又经常上门打秋风,一来二去,对铁器的销售价格也知道一些。

乾隆时代的民间冶铸业主要集中在于长江以南,尤其是闽粤和江西。以江西兴国为例,货源地的批发价是每斤熟铁一分白银,运到北方至少是3~4分一斤,八斤重的铁锅单就成本而论是3钱银子。铁匠铺和杂货铺再赚点,到了老百姓手中就要五六钱银子,换算成制钱的话就是550~700文左右,实在不便宜。

十几名应试者们的“作文”在三天后就被送到了于德利的案头,林起宗的文章很快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货在家时因为以替人代写书信谋生,首先字就写的很不错,一水的蝇头小楷,看上去赏心悦目。再者,他通过市场管理部人员勒索被查之事,说明了什么叫“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然后点明主题,对赵新歌功颂德了一番。

于德利觉得林起宗写的还不错,毕竟大多数人都写的是钢铁厂,只有他写的是大市场。然而在汪中看来,包括所有应试者的文章都是狗屁不通,就算拍马屁也拍不到点上。

多新鲜啊!汪中的文章在整个清代能排进前十,文风尤肖魏晋,属于要仰望的那种。

当抵达北海镇的应试考生都到的差不多时,考试委员会早就准备多时的培训班开课了。

培训班的课程为期十天,地点就设在了北海镇行政学院。每天从早八点到晚八点,讲授的内容除了有汪中、段玉裁、焦循三人的四书文和申论课程,行政学校也派了几个老师,专门就北海镇的各个部门所对应的学科,以及行政、工商、司法、军事、工矿、科技、财税、贸易分别做了讲解。

林起宗懵懵懂懂领了厚厚的一大本补习教材,听完第一堂介绍课之后才明白,原来北海镇不光是以八股文论英雄,就算通过了科举,还要去行政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通晓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然后从最底层的吏员做起,至少干上三年才能成为官。而要成为一县之地的父母官,没有五年以上的底层为吏经验和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乾隆四十八年》 最新章节第六百七十八章 新科举补习班,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11/311775/683_3.html

上一页乾隆四十八年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