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大草原,天天看还有什么意思!不是你跟我说的么,没事多看看书,总不能还不如个秀才。”>
赵新赞同的拍了拍对方肩膀,转头对曹鹏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话你总听过吧?”>
“听过。不是好话。”>
赵新摇头道:“古时候,也包括现在,统治者不为生计发愁,老百姓却要头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交了皇粮还要交租子,你说他们怎么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他们有错吗?”>
“上位者要选择具体执行的人,一定要选那些懂得底层老百姓的疾苦、懂得如何分配利益的,因为只有这些人才不耻于谈利益。做事只谈仁义道德而不谈利益,就是耍流氓。和珅别看跟着乾隆大富大贵,可他早年家道中落,在底层吃了不少苦,也见多了人情冷暖,他太明白利益所在了。乾隆朝的问题其实不在和珅,而是皇帝本人和封建集权制度。御史台虽然有一套完整的监察制度,可所谓的监察不过是皇帝整治文武百官的手段,完全出于个人好恶,空成一纸具文。”>
清代的监察法叫做《钦定台规》,始纂于乾隆八年,共分八卷22目。之后的几十年里又增加了大量条款,可谓封建王朝中监察法之集大成者。然而面对自明代以来就存在的官场风气,很多条款根本无法执行。>
比如地方官员在迎送上级官员过境时大事铺张并致送金钱礼物,但现实中这种奢侈招待和大肆送礼几乎成了惯例;法律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衙门胥吏的职位,但是继任书吏向离职书吏交一笔购买岗位的价金--也叫“缺底”,几乎成了牢不可破的惯例。>
跟明代一样,满清的《钦定台规》也赋予了六科给事中封驳特权;可是有清一代摄于皇帝的独裁,六科给事中的封驳职权几乎从未行使过。谁敢啊?>
别看皇帝表面上模糊了满汉界限,可实际上他们从骨子里认为这国家只能是满人的。皇帝决定的事只需要执行就够了,不容置喙!所以说江山又不是自家的,何必那么认真呢。>
赵新直接拿了曹鹏的本家曹振镛举例。此人历史上身历乾隆、嘉庆和道光三朝大学士,却一辈子庸庸碌碌。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多磕头,少说话”的官诀,还向其门生后辈加以传授,甚至告诫门生后辈中专负纠弹之责的御史也不要多事,让他们“多言,毋豪意兴!”原本因国势凋零而试图建言的御史们听到恩师的“心得”,也只好得过且过了。>
趁着赵新喝水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乾隆四十八年》 最新章节第七百四十八章 富尔丹城夜话,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11/311775/757_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