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秋,当年也是让三世章嘉剃度并授沙弥戒的。>
乾隆二十一年的“撤驿之变”发生后,就是靠着三世章嘉若必多吉的一封信,才劝动了摇摆不定的哲布尊丹巴,使其不再支持阿睦尔撒纳。哲布尊丹巴不支持,就带动了整个外蒙王公贵族都不支持。>
虽说三世章嘉已经在八年前圆寂,如今在位的是仅有十岁的四世章嘉伊西丹毕坚赞,可凭着王昙和三世亦师亦友的关系,赵新觉得要是让两人提前联系一下,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到时候北海军出兵察哈尔和内蒙六盟,会顺利许多。>
上午黄承吉报告王昙经历的时候,赵新就已经想到了未来蒙藏事务的处理。至于“掌心雷”和跳上跳下玩轻功,他权当一乐子罢了,多大点事啊!>
正当王昙内心忐忑不安之时,只听赵新沉声道:“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王昙,有没有想过从军,跟江子屏一样?以治心之学治兵,克己之功克敌。”>
“......”王昙一下就愣住了,心中如同响起了黄钟大吕,心神激荡不已。>
他倒不是被对方让他从军话惊着的,而是前面那四句诗。他嘴里喏喏的重复了两遍,被其中无比的自信和豪情所感染,也见识到了对方的胸襟气魄。于是这位脱口而出道:“还有呢?”>
“还有什么?”>
“殿下的诗只念了前四句,后面四句是什么?”>
赵新也愣住了。他无意中把人家李中堂的诗给拿来用了。要知道他从一开始就没想和对方谈文学,就他那点墨水,纯属关公门前耍大刀,自取其辱。>
这下麻烦了,看到王昙那带着期待的神色,赵新有苦难言。哦,他念的这么顺溜儿,再跟人家说是刚才灵机一动想的,谁信啊。>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笑指巍巍天山月,何须非要到瀛洲。”>
好吧,赵新只能急中生智,将后两句略作改动。原诗里所说的“途骥”,是指跟李鸿章一起进京赶考的人;而最后一句原本是“几人从此到瀛洲”,他这一改意思全变了。>
话说唐太宗的时候设“文学馆”,命房玄龄等十八人为学士,又画像、做赞,题名号于爵位中,时人盛慕之,将进文学馆称为“登瀛洲”,后来就泛指科举高中入翰林院。>
于是这后四句在王昙听来,就成了赵新勉励他要效仿江藩,不要将心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乾隆四十八年》 最新章节第七百六十三章 何须非要到瀛洲,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11/311775/772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