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向来对隋朝不怎么友好的唐朝史官们,在《隋书》中不吝溢美地夸赞了隋朝的国力:“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
若不是隋朝成就非常高,绝不致于如此夸奖。隋朝人口在大业年间达到4600余万,达到汉末三国以来的极点,人口数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隋朝的国力,从客观上看是相当不错的。
但这些光鲜亮丽的成绩,都是摆出来给茫茫俗人看的。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具备一点社科知识和一定历史知识储备,稍加分析,便能发现其中的大问题——隋朝的原始积累太快了!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建国,到开皇二十年(600年)到达顶峰,居然只用20年时间,就完了汉唐宋明清历代60-100年的积累过程。
都是农业社会、自然经济、重农抑商,大隋朝一无黑科技二没买高达,怎么就跑得这么快,就是弯道超车,咱也得讲点理不是?事出寻常必有妖!
西魏、北周、隋三朝定都于长安,但长安这个地方人口容量有限,地力已无法负担越来越多的人口。一旦发生旱灾,很容易造成粮食短缺,进而形成饥荒。
为了应付灾年,开皇五年,隋文帝下令民间建立社仓,让农民每年收完粮食后,往社仓中存放一些粮食,若有荒年,可取出存粮度荒。存粮之多少随意,称之为“义仓”。
这个制度取法上古时“耕三余一”的政治理想,以丰年所余,备荒年所缺。可以说,初衷还是不错的,而且原理简明易懂、操作简便易行,广大农民同胞一听就明白,于是兴冲冲地往里面存粮。可是存着存着,突然发现不对味儿了。起初皇帝的诏令里说,这粮食由里社之长管理,自助存取。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官府却派来了官员,一把铁锁锁了仓,说:以后管理需要正规起来,你们取粮要经过我同意。
也就是说,所有权还是你们的,但管理使用权成官府的了。这特么,说好的公信力呢……
隋文帝起初还只是想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管好用好,并没有发现其中的潜力。等到实行了几年,由于一线执行官吏管理的非常卖力,隋文帝突然发现,除了国库之外,民间居然形成了一个储量超级庞大、足可匹敌国库的财富之源。
隋文帝一顿狂喜:妈呀,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就是隋朝20年暴富的秘密。
第一,义仓存粮制定限额,存粮数不得低于最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隋霸业》 最新章节第70章 极品隋文帝(上),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48/348581/7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