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军团司令:赵大力民国41年4月25日看完了赵大力的来信,徐树铮不停地在屋子里来回度着步思考着。
蒙古问题,实际上就是华夏与苏砂之间的实力较量问题:1911年武昌爆发武装起义,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华夏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摆脱清政府的统治。早已觊觎外蒙古的沙皇俄国,乘机策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脱离华夏。
11月30日,外蒙古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接着,俄蒙军队包围了清政府驻库伦(乌兰巴托)的办事大臣衙门,解除了清军的武装,并将办事大臣三多及其随从人员押送出境。
与此同时,沙俄政府不顾华夏政府的抗议,于1912年11月3日,同由它扶植起来的外蒙古当局订立了《俄蒙协约》,规定:由俄国扶助外蒙古的“自治”及训练外蒙古军队;外蒙古不得允许华夏军队入境,不准华人移植蒙地;外蒙古准许俄人享受本条约广泛的特权(如自由居住来往,经商,开矿,务农,以及开设银行、邮局等等)。
内外交困的北京政府别无出路,只得与沙俄谈判寻求解决外蒙古问题。
只是,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刚刚建国不久的中华民国,国力之弱可想而知。不过,华夏的外交官们做出了极大努力,终于迫使当时的沙俄做出让步,承认外蒙是华夏的领土,条件是在外蒙古实行“自治”。也就是说外蒙古在名义上仍属华夏,实际上外蒙古的内政与外交还是掌握在苏砂的手中。
不管怎样,在当时的情况下得到这种结果已实属不易。以卖国复辟著称于世的袁世凯却没有丢掉外蒙古,这一点也着实让那些号称“民族精英”的后人们汗颜!
1913年11月5日,沙俄当局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签订了《中俄声明》。声明承认外蒙古是华夏的一部分,要求外蒙古取消独立;但是却规定华夏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不驻军、不移民;*迫华夏承认外蒙古的“自治权”,由俄国实际控制外蒙古。
1915年6月7日,沙俄政府、外蒙古当局和北洋政府三方又在外蒙古的恰克图签订了《中俄蒙协约》,确认1913年的“中俄声明”,并予以具体化。外蒙古的独立使华夏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被割裂出去,形成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的分裂形同把华夏拦腰崭断。
1918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沙俄政府被苏砂推翻。这时的“自治蒙古”也就失去了主子。苏砂红军不断向西伯利亚挺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之红警抗战》 最新章节第310章 老当益壮!,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49/349187/310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