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却有意外之喜。>
前段时间安王接手筹饷司后,当然要任用心腹,原来的属员如户部郎中周瀚等人都被打发回了户部。此辈在筹饷司过惯了“自由自在”“吃香的喝辣的”爽快日子,户部工作便显得乏味清苦。>
听闻柳湘莲得了新职,手下乏人可用,他们便吆三喝五、成群结队的主动跑来谋差事。>
这是雪中送炭的美事,柳湘莲乐得笑纳,又厚着脸皮向顾克贞借调了几人,都是用惯的。其中位置比较高的,是此前协助他巡盐的户部主事朱凤阁。>
当时朱凤阁和柳湘莲兵分两路,独自巡视长芦南司诸家盐场,结果行事苛刻,杀人不少,闹得满城风雨。幸亏有税卒护卫左右,为他挡了不知多少刺杀,但防不住朝中弹劾。归京之后不仅没得到奖赏,还被寻了过错受了重罚。幸而顾克贞极力维护,免了杀身之祸,暂且留任原职。>
此人的性格实在不适合混官场,倒可做军法官,一定铁面无私,执法无情。>
更让人意外的是,挂名《京报》总编的户科给事中张珂,竟也主动寻了过来。>
作为《京报》总编,张珂这一年可谓“声名远播”,被动成为了柳湘莲的代言人。>
本来他还有心辩白,可随着《京报》发行量越来越大,谁会听他“一面之词”?他在士林中早已臭名昭著,不可救药,成了“阿附奸佞”的宵小之徒,彻底没了回头路。>
正如明末阮大铖反叛之后又想和东林恢复关系,只是自寻其辱罢了。>
另一方面,因《京报》文章最是讲道理,客观公正,张珂在普通百姓中获得了不小的名声。这让他心下得意,似乎做这总编也不错,若非如此,要写出多少弹劾的奏疏才能获得此等名声?怕是极难!>
安王接手筹饷司后,《京报》独立出来,张珂终于获得了自由,却没了归处——他的官职仍是户科给事中,但因当时跳的太欢,得罪了永隆帝,又兼同僚嫌弃他名声败坏,不肯接纳,如今六科中已然没了他的容身之地。>
起先他有意向安王投诚,《京报》很有价值,正可作为自己的进阶之梯,便送了拜帖。>
安王兴致颇高,心说总编投入门下,正好趁机收回《京报》,不料问过之后才知,张珂不过是挂名而已,实际上根本不管事儿,毫无决策之权,感觉受了戏耍,气急败坏的将他轰出了王府。>
受此打击,张珂总算是死了心,决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鼎革》 最新章节第205章 另起炉灶,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52/352117/204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