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态度,我。。。我可是你的上官!”
“坐下,快写。”杨涟低头看着一本不知从书架上哪里淘换来的书,眼皮子都没抬的说:“你这过了这么久的年,一篇文章都没写,补上也是应该的。”
李沐看杨涟理都没理他,只好又坐回椅子上,骂骂咧咧的开始写文章。
“要说打仗,云琪,老夫不如你,天下多的是人不如你,但要说写文章,你那个十八岁的弟弟都比你强不少。”杨涟低着头,淡淡的道。
“那说明我老李家文武双全,啥样的都有,你懂什么。”李沐嘟囔着写文章,一边问道:“必也使无讼乎,这么老的题还写?”
“必也使无讼乎”出自大学的第四章本末,原文是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与人争辩诉讼,我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强,而我的能力,就是使争辩不会发生。
而如何避免争辩,自然就是老调重弹的施仁政,定人和。朱熹已经对这些部分有着立意上的定论,考生要做的就是要用尽量工整的对仗骈句,引经据典,文法严谨之余,还要读起来朗朗上口,议论有理有据,文风一气呵成。
这对于每一个考生对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各类书籍的理解非常的高,客观的说,能够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必然是素养集大成者。这样的人在语言和上的天赋毋庸置疑,写起其他的作品肯定也是得心应手。
但是科举考试最大的弊端,在于考校这种僵硬的素养是唯一的方法,对于其他的各方面的才能并不关心,科举是好的制度,可惜最终成为统治者的工具,而渐渐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这种大题,府学里都很少再练了。”李沐哼哼唧唧的说。
大明开国科举两百年了,出题范围就只有四书五经那几本书,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已经被考官们搜刮遍了四书五经其实字数并不多,比如大学其实就是礼记的第二篇,全文不过千字有余,但是研读透彻,又有自己的理解,就很不容易。
“哼,读书人,读圣贤之言,养浩然之气,岂能学那些无知小辈,为了考试出奇,割裂经典,断章取义,做些不知所云的文章。”杨涟气呼呼的道。
“老师,时代在变化嘛,这是潮流。”李沐混自在一边贫嘴。
“你别那么多话,赶紧写文章要紧,你别忘了浙江乡试谁是主考官。”杨涟眼睛一眯,阴测测的说道。
哎呀,怎么忘了这茬儿,李沐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位,不仅是自己的老师,还是如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品侯爵》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六章 师者,网址:https://www.xbqg999.com/45/45216/10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