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老头子可不会看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怀涑的亲事便交给你们了,到时我去瞧上一眼就可,老二老三媳妇跟着把把关。”>
“是,爹。”两人笑着应道。>
楚凌香第一次参与古代成亲之事,有点小兴奋。>
苏怀程苏怀亦却紧皱眉头,平静的面容难得出现了惆怅。>
此次家庭会议结束,吴氏外出有意无意提起大儿子要说亲之事,可三日过去,一点儿动静没有。>
她很是沮丧,没有心思做饭,一家十几口跟着遭殃。>
调料品本就不多,吃惯她做的,忽然换了个人,感觉哪哪都不对胃口。>
王氏和楚凌香不忍她这般落寞,亲自上门寻十里八乡无所不知的曲媒婆,让其介绍。>
曲媒婆家境殷实,家住水湖镇,经她手的亲事没有一桩是不成的,因此不少百姓来寻。>
两人去时正她好在招待旁人,一老者一妇人。>
身穿没有补丁的碎花裙子,想必家中差不到哪去。>
匆匆瞥过一眼,便被曲媒婆儿媳带去了偏厅。>
楚凌香坐立不安,想着一会儿要聊些什么。>
不过上头有王氏顶着,她听着就是了,等经历过流程,下次才有经验不是。>
毕竟闺女和儿子以后也是要说亲的。>
俗话说得好,入乡随俗。>
虽然不赞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媒婆说亲,互换庚贴之事不能少一样。>
王氏其实比她更不淡定,此事理应由主母做主,可家中无主母,长嫂又心不在焉,便只能由她出面。>
都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两人不免紧张。>
“哟,两位是苏大夫家的二媳妇和三媳妇吧。”>
爽朗笑声突现,嘴角长着一颗媒婆痣的妇人晃着手中帕子一扭一扭的走来。>
走姿风情万种,就是那肥硕的身躯扭起来莫名喜感。>
两人忙起身笑的和煦,点了下头以示招呼。>
王氏直接进入主题,“不瞒曲婶子,此番前来是为我那大侄子的亲事。”>
“坐着慢慢说。”曲媒婆招呼两人坐下,这才缓缓道:“说来也巧,近日有不少姑娘家在说亲呢。”>
身为媒婆,苏家大孙子的事她有所耳闻,从先前的踏破门槛到如今的无人问津。>
当真令人唏嘘。>
“那感情好啊,都有哪家姑娘?”>
楚凌香也束起耳朵听,这可是大侄子的终身大事,她得好好把关。>
曲媒婆让儿媳拿了本薄子出来,她翻了几页道:>
“能接受军亲的有两家,一位是大弯村的刘家姑娘,另外一位是梧桐村的杨家姑娘。”>
此话一出,王氏、楚凌香当即黑了脸,拉的老长老长。>
十里八乡最出名的两位姑娘便是曲媒婆口中的这两位。>
刘姑娘天生痴傻,生活不能自理,已及笄五年。>
杨姑娘骄纵蛮横,目无尊长,年方十九,十岁说开始说亲,如今还是光棍一个。>
村里碎嘴婆子最喜唠叨这两位,楚凌香听过无数遍。>
不曾想自己高大俊朗的侄子竟只能相看这样的人家。>
当真可笑至极。>
她二话不说,黑着脸拉起二嫂的手腕就往外走,牙咬的咯吱咯吱响。>
王氏脸色亦不好看,就这么让她拉着。>
媒婆又不止这一家,她们多跑几家便是了。>
见二人气冲冲往出口处走,曲媒婆自知说错了话,赶忙将人拉住,着急忙慌道:>
“两位苏妹子莫要生气,老婆子不是有易为之,前些年强制征兵,大多人家怕闺女嫁去守寡,便说了不嫁参军之人。>
只有那两家没这个要求,是我老婆子嘴笨,不会说话”>
事实虽如此,可王氏两人还是气不过,回头恨瞪了她一眼。>
曲媒婆将二人迎回坐好,赔笑道:“这事也说不准,前几日有一位不嫌弃的人家,将闺女嫁出去了,多等几日许就有愿意的人家。”>
又聊了好一阵,无非就是有消息就通知她们。>
楚凌香全程黑脸,对曲媒婆没鼻点好脸色,她气的肝疼。>
自家侄子一表人才,能文又能武,还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怎么就没人要了!>
气的她想将媒婆揍一顿,可人家没做错,说的是事实,拳头打下去就是她没理了。>
终于熬到回家,她始终黑着张脸。>
王氏安慰道:“无需理会,怀涑相貌堂堂,能文能武,性子又极好,定会觅得良人。”>
是啊,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