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
在小赵政变成功后。
他一边将权力交给老苏与老种,让他们分别文官与武将团体进行安抚,控制住京中局势。
自己则采纳了老苏的建议,跑到大宋祖庙门外,哭诉起了赵佶的昏庸无道。
其实一开始。
有部分宗正寺的宿老自持道义,对于小赵的行为还是颇有怨言的。
他们虽然不敢明面上开喷, 却在私底下对小赵颇有些阴阳怪气,巴拉巴拉个不停。
但随着小赵将赵佶想要对他下手的人证物证摆出后,明面上的声音顿时消减了一大截。
因为小赵拿出的证据并非杜撰,而是货真价实的出自赵佶之手,直白而又触目惊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这部分证据的背后,还真没有某个日更三万的王姓青年的影子。
毕竟按照正常轨迹,再过一年就会爆发蔡王府狱案。
届时邓铎以及大量小赵的幕僚被杀,小赵一度被禁足,导致了小赵利益团体的彻底崩溃。
眼下向太后去世的时间早了四個多月, 赵佶提前对小赵下手,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情况。
毕竟这位播种机器,本就不是什么耐得住性子的人。
因此在残害手足的这项名目确立后。
小赵在道义方面立刻占据了一个相对高点,至少得到了不少人的理解:
赵佶刀子都明摆着挥过来了,总不能不让小赵反抗吧?
更别说小赵本就是支持者最多的皇位候选人了。
接着,他先是拒绝了宗正提出的让他即位的请求。
言辞表示自己对钱...咳咳,对皇位没有任何兴趣。
他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几个月前喝酒寻欢的那些日子,丝毫不贪恋皇位。
不过另一方面。
考虑到国体的稳定,小赵还是‘被迫’的以亲王身份当起了监国,但只是暂代。
又过了大概一个月。
小赵主动提出了一个建议:
让自己的另一位哥哥, 也就是现存亲王年纪最大的申王赵佖继承皇位,长者优先嘛。
不过赵佖虽然眼睛有问题,但脑子还是正常的。
因此在得知提议的第二天,便有人跑到开封府尹处高起了状。
来人自称刘老四, 哭诉赵佖侵吞了自家田产, 还那啥了自己的女儿,请求府尹为民主持公道。
而神奇的是。
平日里涉及皇室事件不敢轻易掺和的开封府尹,也突然间像是刚听完梁静茹的演唱会似的。
大白天包青天灵魂附体,将赵佖召到了堂前。
随后看着那位身高150,体重150,三围都是,然后在灯丝和金属网之间加一个电压。
那么,当这个电压建立的电场削弱电子动能时,阳极就接受不到电流。
而这个电场加速电子时,就会有更多电子到达阳极。
因为灯丝和金属网距离更近,同样的电压产生的电场强度更高。
因此两者之间很小的电压变化,都能很大幅度的影响阳极电流,这就是电子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简单.jg。
当然了。
真正的三极管有个难点:
需要要把半导体材料拉成“单晶”材料才能制作。
而晶体管内的结是采用的特殊工艺是分子扩散法,手工是不可能制作出来的。
但还是那句话。
徐云这次不需要考虑量产性,只需要短时性就行了。
所以他在二极管的两极中,加入了一个简易的控制。
栅极的构成很简单,利用退火炉中玻璃的应力反馈精压起镍就行了,也就是他给老种展示匕首时说过的元素。
至于退火炉需要的轻盈拉力嘛.......
自然是驴兄供应的啦。
镍丝在经过电解生产出的氢气的烧氢处理后,又在外层裹上了碳酸钡——别问这东西哪里来,在制取氯化钠时徐云用重毒石搞出过氯化钡,碳酸钡自然也就手到擒来了。(见123章后半部分)
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一个叫‘氧化物阴极’的临时材料。
通过将它缠绕在铜丝上,便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三极管的效果。
这种制作出的三极管大概能使用一个小时,连续更换的话,三五个小时还是不难的。
确定好了扩音器有效后,整个环节便只剩下了最后一件事:
等待登基大典的开始。
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徐云肩上的压力顿时轻了不少。
每天也有时间去散散心,去看看球,去逛逛青...青菜很贵的樊楼云云。
就这样。
一个月转瞬即逝。
时间终于来到了.......
小赵登基的日子。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