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您打算推荐一位生物方面的朋友?”
实验室内。
听到林振华的这番话。
徐云在略感诧异的同时,心中还隐隐冒出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要知道。
汉华集团虽然是个重工集团,但在集团内部,同样是设有一些生物或者医学实验室的。
实际上不止是汉华重工。
在目前复杂的工业研发要求下,国内外几乎每家重工都是如此。
比如一重在14年的时候,便投入两千多万修建了一所生物研究中心。
那所研究中心一共有80多位研究人员,专门负责生物质燃料、微生物化合设备之类的生物工程设备。
还有赫赫有名的卡特彼勒。
这家企业原先是搞挖掘机和矿机的,早些年和蓝翔都还有过合作。
如今随着各类化工容器的订单增加,它也同样在16年成立了几所生物化工实验室。
就像之前说过的那样。
当一家公司到了汉华集团这种体量时,它其实已经脱离了所谓公司的范畴,可以算是一个复合工业体了。
因此理论上来说。
若是林振华有认识的朋友,那么他完全可以把对方安排到汉华集团内工作。
犯不着特意找徐云推荐才对。
难道说.....
对方是林振华的亲戚,林振华想要在临退休前避免一些风言风语,所以才找的自己?
这种做法虽然不太符合林振华过往的性格,但谁也说不准几十年过去,林振华的观念是否依旧同如往昔。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看了林振华一眼,试探性的问道:
“林老,您推荐的那位对象,有具体的学历或者职称吗?”
这年头的学历虽然不能直接与能力挂钩,但在初次认识的情况下,还是起到一定的判断作用的。
比如林振华的回答如果是本科、硕士或者博士。
那么对方多半就是林振华的亲戚或者看好的后辈了。
如果对方是副高甚至正高,则大概率另有一些其他原因。
“职称啊......”
林振华直接忽略了先头的学历,将职称二字低低重复了几遍。
几秒钟后。
他的嘴里忽然蹦出了两个字:
“院士。”
“哦,院士啊,那还挺不钅.....卧槽???”
听到林振华的回复,徐云下意识的便点点头,准备客套几句。
然而刚说出没几個字,他便感觉到了不对劲。
回过神后。
整个人就更当年小品《装修》结尾里被那啥了菊花的黄宏老师似的,差点没从座位上蹦起来:
“您说啥?院士???”
妈耶!
当过院士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华夏院士根据具体的研究性质与方向,一共分成两个类别:
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其中前者以理论为主,后者的方向则主要在实践方面。
二者的侧重点不尽相同,重要性上则不分伯仲,都是共和国珍贵无比的国宝。
当然了。
这里指的是那些有贡献有真材实料的院士。
目前华夏科学院院士一共有802人,工程院院士共计895人,共计1697名人。
而在这1697人中。
生命科学、医学、农业学部这些和生物有关的院士,加起来一共是357位。
其中,允许经费转至下年。
16年再发指导意见,表示验收后的课题组,结余经费可以留用两年。
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
项目组的各费用可平衡使用,劳务开支不再设置比例限制。
所以周善的入狱,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案情。
一方面是他没有以个人名义进行奢侈消费,当时所有的证据都是如此显示的。
他在被捕后,还有数十位两院院士联名表示希望从轻处理。
事实上。
2018年,全国声望的法学家高铭暄、陈光中、张明楷、陈瑞华、周光权、储槐植、张远煌也进行了论证,最后的结论是:
“涉案科研经费转移出来后基本上流入了课题配套的产业化平台,用于科技开发、动物养殖等用途,并未被周善等人非法占为己有,其行为不符合贪污罪客观方面构成要件。”
“本案司法会计鉴定之检材来源不明,且存在鉴定人未签名等诸多缺陷,缺乏应有的规范性、科学性、严谨性,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周善对经费具体管理事宜并不知情,无犯罪故意,不符合贪污罪主观方面构成要件。”
但周善为什么会入狱呢?
这就是涉及到当时华夏科研圈乱象的缘故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