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了如何“回报”约翰牛后。
李觉和老郭便推着徐云的轮椅,重新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
虽然包括之前出声的那位年轻学者在内,所有人都迫切的想知道徐云提出的反制方案到底是什么。
但长期在基地从事科学研究而具备的保密素养,还是让他们遏制住了发问的冲动。
该知道的事儿基地肯定会告诉他们,不该知道的事儿就没必要去强行打听。
反正从李觉和老郭的表情上看,徐云提出的方案应该具备很高的可行性——有这点也就够了。
回到位置上后。
老郭朝赵忠尧投去了个的眼神,赵忠尧则意会的回了个的目光——别问他们为啥能交流这么多,问就是同志间的默契。
接着赵忠尧又深吸一口气,转身看向了徐云,问道:
“小韩,既然咱们现在要试运行这架串列式静电加速器,那应该改用什么高压气体去代替氩气?”
“莫非....用氦气或者氖气?”
徐云闻言却摇了摇头,对赵忠尧解释道:
“赵主任,这两种气体也不行,它们由于结构问题,在超量梯度的环境下同样会出现异常——这是剑桥大学当初在实验时发现的一种现象。”
“虽然目前尚且不知道导致这种异常的具体原理,但常见的天然保护气体基本上都是无效的。”
赵忠尧轻轻哦了一声,敏锐的注意到了徐云话里的一个词:
“小徐,你是说天然气体无效?那莫非人工气体可以用在高压发生器里?”
徐云朝他点了点头,考虑到不是章末不好断章,便直接给出了答案;
“没错,据我所知,剑桥大学使用的高压气体,便是人工合成的6。”
6。
其中文名便是大名鼎鼎的....六氟化硫。
这玩意儿在后世还有一个绰号,叫做绝缘气体中的霸主。
六氟化硫的分子结构是对称的迪许实验室的实验记录。
实验室在将这架加速器送到总部之前一共进行过17次对撞实验,其中最高的量级也就76e,低的时候甚至才50e左右。
已经飙到了极限的阳离子束飞快的穿过了钢筒外的分析器,再经过一段束流输运管道,最后正正的打到了固体靶上。
这个固体靶也是基地在徐云协助下搞出来的工具,工序主要是将锂沉积到带着锌的基底上,算是很简单的一种制靶技术。
不过这种混合靶比常见铍靶的反应阈能要低一些,而且共振峰大概在17.5e左右,对于现在的兔子们来说可谓是相当友好。
而就在阳离子束撞击到靶材上的同一时间。
滴——
操作台上的最后一个指示灯也同时亮起,并且整个操作室内响起了一阵较为柔和、持续时间很长并且没有中断的提示音。
赵忠尧等人见状,胸口顿时一松。
根据英国人配套的操作手册记载。
这台串列式加速器在完成对撞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提示音:
如果声音是短促有间隔的,那就代表阳离子束打歪了,没有命中目标靶材。
这其实这个时代很常见的事儿,毕竟后世粒子加速之所以打得准是因为有聚焦系统协助,这个步骤需要最少两个四极磁体组成一种叫做胞的结构——就是徐云在1850副本搞过的那玩意儿。
不过这个年头的技术显然没有后世那么完备,虽然同样有大佬想到了磁场聚焦,但由于技术限制效果并不算理想。
一般来说十次粒子对撞,能成功一半都算是不错了。
而一旦对撞成功...也就是离子束打到了目标标靶上,操作台便会响起一阵类似鸣笛的持续提示音,期间不会出现中断迹象。
眼下的提示音明显属于后者,换而言之......
221基地第一次的高能实验试运行,在过程上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不过赵忠尧的兴奋还没过去多久,便被老郭的一句话给惊了回来:
“忠尧,对撞结果呢?对撞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
“这么高能级的对撞建国至今都从未开展过,如果运气好.....会不会有什么我们以往没能力找到的东西出现?”
听闻此言。
唰——
赵忠尧瞬间转过头,目光紧紧锁定了玻璃对面、正小心翼翼取下一块金属板的.....
王淦昌!
.....
注:
18号开始加更,马甲保卫战再次打响!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