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六十章 马兰基地与那一个人......(1/2)

第六百六十章 马兰基地与那一个人......(1/2)

上一章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呼啦——

随着机舱舱门的开启。

一股干裂的冷风带着大量尘沙,重重的砸到了众人的脸上。

“咳咳咳”

“唔!”

“呸呸呸!”

毫无防备之下,不少人还将沙石吸入了鼻口之内,机舱处顿时响起了一阵咳嗽声。

徐云同样在被风沙袭击的“受害者”之列,不过他只是随意抹了把脸颊,便将注意力放到了机舱外的地面上。

准确来说应该是.

飞机刚刚抵达的乌市机场。

比起乐家湾机场的原始,乌市机场的规格显然要高上不少,画风也更加贴近徐云对于机场的认知。

这处机场的占地面积不仅要比乐家湾机场大上许多,地面跑道也要更加整齐,甚至还有几处供直升机停靠的停机坪。

虽然整体看上去依旧有些简易,但也依稀可见后世两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之一的风采。

不过这也正常。

毕竟如今的乌市机场虽然还没有被列入物的保护问题,上头才决定把试验基地改到了罗布泊。

罗布泊基地毗邻博斯腾湖,因为核试验生活区周围长满了美丽的马兰花,所以才被取名叫做马兰基地。

整个马兰基地的面积多达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省的总面积大小——核爆有个破坏半径,这个面积的量级可以承载300万吨当量的核爆冲击。

但正因如此。

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堪称与世隔绝。

在没有卫星导航定位的这个时代,无论是进入还是离开基地都很容易迷失方向。

有时候哪怕是数十人的车队,都很可能跑了几个小时才发现自己走错了路。

兔子们为此甚至还付出了不少代价。

马兰基地正式成立时间是在前年的6月13日,基地负责人是赫赫有名的核司令张将军。

他的儿子张旅天曾将父亲的一生归纳为一段话:

八年抗战,淮海鏖兵,长江飞渡,上甘岭前令美帝丧胆;

辽东演军,西陲踏勘,戈壁马兰,蘑菇云腾挺中华脊梁!

张将军当时带领了一批刚打完半岛战争没几年的老兵来到了罗布泊,亲自带队筹建起了马兰基地。

整个过程的艰辛自不必说,最令人遗憾的是

在罗布泊基地的建立期间,一共有124位同志失踪在了各种任务途中,其中光是基地建立之前寻找水源的过程中,便有43人下落不明。

在这种环境里。

下落不明这四个字,基本上与死亡无异。

他们当中有80%的人连一张黑白的集体照都没有留下,只有孤零零的名字被刻录在纪念碑上,至死都在戍卫着自己热爱的国土。

由于某些问题,即便是光环也不可能让徐云穿越到今年之前。

因此对于这部分烈士,徐云只能从情感上对他们表示哀悼与敬意。

或许是因为话题沉重的原因。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车内三人几乎都没怎么出声谈话。

顶多就是在车子翻越天山的时候沈愿符提了一嘴,徐云和陆光达客套的回了几句话罢了。

八个小时后。

徐云所乘坐的吉普车面前,缓缓出现了一座大型基地的轮廓。

很明显。

马兰基地到了——其实马兰基地距离乌市机场只有350公里左右,车队正常行驶只需要六个甚至五个小时出头。

不过考虑到徐云的身体情况以及部分专家舟车劳顿,沈愿符便刻意降了些速。

好在柱州这地方不同于内陆,即便是晚上八九点天都未必会暗,因此车队在降速后倒也没遇到太大的问题。

随后随着距离的拉进,这座基地的外观也越来越清晰了起来。

不同于221基地的工业化风格。

马兰基地给徐云的感觉就一个字:

大。

基地内几乎没有三层以上的建筑,建筑群只有几簇,其余的建筑之间距离都很远。

与此同时,基地内正有大量的战士在用铁锹锤子等工具平整着基地,应该是在加固地势。

还有一些战士则在进行着日常训练,再远一点的位置上甚至还能听到一些枪响。

沈愿符则驾着车一路向前,又开了接近半个小时,才停到了一处小楼之外。

小楼的高度只有两层,不过横向面积不小,周围的墙壁上还写着一些标语,看起来应该是办公地点。

此时此刻。

小楼外正站着十多位年龄各异的男男女女,其中领头的是一位穿着军大衣、鼻翼开阔的中年男子。

刺啦——

待车子停稳后。

陆光达打开车门从中走出,徐云的助理牟方东则带着三位首都特卫将徐云的轮椅抬了下来。

与此同时。

军大衣男子也带着众人来到了吉普车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