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春,当荆州大军被严颜和吴懿挡在江州之时。>
北方,在去岁冬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韩遂叛乱的曹操,也和刘基一般面临着困境。>
袁绍在去年依照许攸的筹画,四路并进,三路攻上党,使上党太守马超疲于应付,最终被袁绍率兵从孟门陉突入上党。>
人数众多的河北大军涌入上党,马超手下仅有不到一万兵马,且因为袁军攻入上党而士气低落,所以之后即便马超再英勇,也无法在野战中与袁绍抗衡。>
吞下数场败仗后,马超无奈放弃上党,向北逃窜。>
击败马超的袁绍再无阻碍,并州各郡县望风而降,袁军迅速推进到了河东。>
负责在河东守备轵关陉的钟繇,也因为上党的失守而不得不退往河西。>
如此就将河东之地又让给了袁绍,并州在经过四年的时间后,终于又一次回归到袁绍的控制中。>
但袁绍这一次没有见好就收,而是领兵来到蒲县,准备裹挟胜势,一举攻入河西,夺下三辅!>
当他带兵准备从蒲津渡渡过河水时,曹操也已经率军从凉州返回。>
双方于是在蒲津渡对峙起来,袁绍屡次想要渡河,但都被曹操挫败。>
但袁绍这次是铁了心要一劳永逸的干掉曹操,他每日都派兵渡河,以求攻破曹操的防线。>
曹操据险而守,倒还支撑得住。>
只是亲自在蒲津阻挡袁绍脚步的曹操,紧接着又收到战报,说沮授督领两万兵马,妄图在孟津渡河,河内太守曹仁正带领河内和雒阳的兵马抵抗!>
祸不单行,兖州的程昱也发来邸报,说徐州刺史审配和青州刺史袁谭一起领兵四万攻打东平国,程昱已派遣曹洪和于禁前去阻挡。>
但兖州的兵马有大半都被曹操调入了关中,曹洪和于禁手中只有一万人可用。>
程昱希望曹操向刘繇求援,让刘繇发兵攻打徐州,缓解东部战线的压力。>
曹操看着一封又一封的战报,不禁感到压力山大。>
眼下袁绍在河东聚集了六万兵马,河内沮授有两万,东部战线上还有四万敌兵。>
这样看来,袁绍这是倾巢而出,要一战扫灭自己啊!>
而曹操在河西仅有三万兵马,曹仁在孟津也只有不到一万的守军。>
虽说各条战线都能再坚守一段时间,但曹操又担心兵粮支撑不了那么久。>
而且,以冀州和幽州的富庶,袁绍再强行征召个三五万新兵增援前线也不是不可能!>
朝廷终究还是底蕴不足啊!>
自从进入关中后,除开开头的一两年,此后数年朝廷都在和袁绍交战,基本没有修养生息的时间。>
曹操感觉即便此战能够击退袁绍,今年秋后袁绍再来侵攻的话,恐怕自己就难以抵挡了……>
其实曹操很清楚,现在袁绍只要收兵,然后守住蒲津和孟津两处渡口,让自己没法夺回河东和河内两大经济重镇,那自己肯定会被袁绍活生生耗死!>
所幸袁绍好像并不清楚这一点,对方只想一战竟功,所以曹操感觉还有机会!>
并且曹操感觉这是最后能够让自己绝地翻盘的机会了!>
袁绍想要一战而竟全功的念头,给了曹操与袁绍一战决雌雄的机会!>
虽然曹操手里在河西只有三万兵马,而河东的敌兵是己方的一倍多,曹操也决定要趁此机会歼灭袁绍!>
只是曹操还没找到办法,所以他以朝廷的名义传令匈奴右贤王去卑,让其广布游骑,探知河东军情。>
右贤王去卑素来亲近大汉,因此即便袁绍入主并州,去卑手下的匈奴部落也没有向袁绍投诚,而是跟着钟繇一起跑到了河西。>
南匈奴内附后久居并州,对于河西、河东、上郡等地的地形了如执掌。>
再加上袁绍刚刚重掌河东,对于当地的控制力还不够强,所以右贤王部的匈奴人总能找到空子溜入河东侦查敌情,替曹操搜集情报。>
时间一直流转到初夏,河水两岸的气温逐渐回升,挑动天下人心的蒲津之战,愈发有种要迎来决战的感觉。>
因为袁绍不仅在蒲津布下重兵,还分兵前往龙门渡、风陵渡扎营。>
龙门渡便是四年前马超以精骑绕袭郭援的渡口,位于蒲津渡以北二百余里,陕北高原脚下。风陵渡则在潼关对岸。>
袁绍再次兵分三路的做法,让曹操不得不做出应对。>
虽然曹操不知道袁绍在各处渡口实际布置了多少兵马,但曹操坐镇关中数年,对各处渡口了如指掌。>
各处渡口分兵多少就能守住,曹操早就和手下郭嘉、荀攸等谋士探讨过。>
首先蒲津渡依旧是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