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末,在并州征战了小半年的曹操,终于将袁尚击退,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回许都。>
作为袁氏嫡子、河北之主的袁尚,在曹操面前终究还是不太顶用。>
即便有逢纪、审配为袁尚出谋划策,让袁尚联合鲜卑轲比能和乌桓蹋顿,集结起了二十万大军,然而却被曹操以五万精兵击破。>
就连沮授镇守的河内郡,都被曹操一举攻破!>
要说并州之战的精彩,完全不属于当年的曹操与袁绍的蒲津之战。>
只是这一回,袁尚的兵力虽然比当年的袁绍还要多,可对曹操造成的威胁,却远不如当年的蒲津之战。>
究其原因,自然是经过近十年沉淀的曹操,实力远超当年。>
而经历动荡后的河北,其国力与当年袁绍在世时相比较,虽有长进,却无长足的进步。>
这也造成了袁尚那看似强横的二十万大军,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被曹操打得土崩瓦解!>
起初袁尚因为兵力和先发优势,迅速突入上党郡腹地。>
袁尚能突入上党,不是上党太守马超个人能力不行,实在是袁尚兵太多,马超分身乏术。>
马超与部将庞德分别坐镇壶口关和天井关,将袁尚的大军牢牢挡在滏口陉和太行陉外,然而袁尚的大将淳于琼却攻破了孟门陉,河北大军随即开入上党。>
轲比能和蹋顿亦攻占了雁门郡,斩杀太守张燕,南下晋阳,局势一片大好。>
但是曹操令钟繇督韩浩、田豫、杜畿等将领两万关西、河东兵马进驻晋阳,又命五部南匈奴从西河一带北上草原,袭击鲜卑人的大后方。>
南匈奴虽然内附多年,实力与先汉的匈奴帝国没法比,但先祖纵横草原的本事南匈奴并没有落下。>
只是相较于他们的祖先时常南下打汉人的草谷,现在他们却在汉廷的指示下掉转马头,北上草原打鲜卑人的草谷,让人感觉有种莫名的喜感……>
曹操这招釜底抽薪一出,轲比能刚开始还能强撑一下,但当他围攻晋阳城数月不下后,草原的形势被南匈奴搅得越发糜烂。>
鲜卑骑兵擅于袭扰却不善攻坚,面对晋阳坚城和城内两万守军,轲比能纵有鲜卑骑兵十余万,也难以攻克晋阳。>
无奈之下,轲比能只能退兵返回草原,驱散溜入草原的南匈奴骑兵。>
这一次轲比能响应袁尚的决定,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跟乌桓人一起抢了个鸟不拉屎的雁门郡,后方却被南匈奴抢劫了好几个月!>
轲比能的兵力本就是袁尚联军的大头,共有十余万鲜卑骑兵。>
这十余万鲜卑骑兵一走,袁尚的兵力一下子就少了一半多,比曹操在河内击败沮授还管用。>
乌桓首领看轲比能走了,他也脚底抹油开溜……>
毕竟鲜卑和乌桓又不是袁尚的附庸,眼见没有好处,谁还陪你袁尚在这跟曹操干耗啊?>
除非是你老子袁绍还在世,那咱们乌桓人看在袁绍诛杀了公孙瓒的情面上,姑且还会真心出点力。>
但你袁尚嘛……呵呵!>
鲜卑、乌桓一走,袁尚就剩自己的河北大军了。>
兼且曹操又在孟津大破沮授两万兵马,将沮授和数千残兵围在野王进退不能。>
袁尚估计也被急转直下的形势吓懵了,遂收兵退回邺城,独留沮授还在野王坚守。>
面对曹操的猛烈攻势,沮授和他手下的残兵败将独木难支。>
不到两个月,野王就被攻破,沮授亦被曹操擒获!>
曹操很欣赏沮授的忠诚和才干,想要招揽沮授,更对沮授说出“吾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的豪言。>
可惜沮授难忘故主袁绍,密谋逃回邺城却被士兵擒获,曹操无奈之下只能将其处死……>
沮授一死,并州的战事彻底宣告终结。>
袁尚携二十万大军以必胜之势前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却连河内郡的重镇野王都丢了。>
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总之,建安十九年的这场并州之战,以袁尚惨败,曹军大胜告终!>
曹操麾下各军除开马超所部损失较大外,其余各部人马折损加起来不超过五千,算上马超亦不过折算五千。>
换来的战果则是袁尚战死被俘三万余!>
经历袁氏三兄弟内乱而元气大伤的河北,这几年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元气,却一下子又被打回了原形……>
据说战后袁尚悔恨不已,再不言攻曹之事。>
至于袁尚当初为何会对并州动念头,估计是因为他看见曹操在淮北被刘基击退,觉得曹操也不过如此吧……>
无论如何,曹操终于能够班师回朝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