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一年九月,秦国在关东的境况越发恶劣。>
楚王刘基的大军在汝南郡稍微修整了一个月后,北伐大军再次启程。>
九月末,刘基在召陵与楚国大都督鲁肃、荆州刺史高岱胜利会师。>
楚王刘基聚兵二十余万,对许昌虎视眈眈!>
若再算上陆逊的三万兵马,如今的中原大地上,一共有二十五万余楚军纵横疆场。>
楚军的战船、粮车从淮南至颍汝,延绵数百里。>
楚军的兵卒、营垒,更是贯通中原,横陈千里!>
刘基在行军途中,命屯驻汝阴的镇远将军陆逊北上,前去攻打曹休镇守的陈郡。>
又令荆州刺史高岱继续叩问广成关,试图彻底切断关中和中原的直接联系。>
而楚王本人,则进一步向着许昌进军,誓要将这座对于秦国意义重大的坚城攻克!>
楚军的高歌猛进,引得天下人的目光再度聚焦于颍汝之地。>
自秦公曹操从汝南退兵,对楚军退避三舍,便彻底将秦国的弱势揭露。>
海内有识之士如今都笃定汉室将会再度复兴。>
世间很可能又会迎来一位如光武铜马帝一般,重现四百年大汉荣光的高祖苗裔!>
可是楚军在兖州的攻伐,却未能让身处长安的秦国监国世子曹丕回首收拾关东的局势。>
或许用“崽卖爷田心不疼”来形容这时候的曹丕非常合适。>
但不管怎样,曹丕已经在心里认定兖州不可能守住,兖州牧程昱能拖一天是一天吧……>
眼下对于长安最重要的,还是近在咫尺的陇右。>
自从曹丕采纳司马懿的意见,在关中、并州、河南尹三地迅速推行“九品官人法”后,士族豪强们为了能够在朝廷的评定中获得更高的品级,都对朝廷解囊相助。>
曹丕让钟繇、司马懿牵头,仅用了数天时间就将十几家主要的秦国士族挨个排序,同时将士族豪强们献上的义兵、钱粮统筹起来。>
曹丕从钟氏、杜氏、司马氏、卫氏等大族手中凑够了五千部曲后,不等剩下五千人到齐,就先将他们发往凉州前线。>
十月中,曹丕任命司马懿为督军,督领五千豪族部曲前往凉州,执行曹真、夏侯尚献上的夹击街亭之策!>
司马懿带领五千兵马疾驰陇山,按照曹真、夏侯尚的计策北出萧关,从长离川南下。>
援军用了约半个月的时间到达萧关。>
随后,司马懿和还在街亭与文聘对峙的曹真、夏侯尚二人约定,援军将在十日后对街亭发动袭击。>
而此时距离楚国领军将军诸葛亮包围上邽,已经过去了四五个月的时间……>
至于司马懿、曹真等人打通街亭后,上邽是否还在秦军手中,秦国上下都不敢去想。>
一旦让楚军在上邽站稳脚跟,则秦国在陇山以西的土地,都将有沦陷的风险。>
甚至曹真、夏侯尚等身处陇右前线的秦国将领,都已经做好了在攻破街亭后,再从楚军手中抢回上邽的心理准备。>
但如果凉州牧韦端真的没能守住上邽的话,秦军还能否夺回失去的城池……>
难说!>
但即食君禄,当担君之忧。>
秦国的大梁,还得曹真、夏侯尚、程昱这样的忠臣来抗!>
十月末,督军司马懿终于带着五千豪族部曲到达了预定的攻击位置。>
幸运的是,楚军诸葛亮没能料到秦军还可以从萧关绕道,南下长离川到达街亭的背后。>
长离川旁,陇山西侧,初冬雪下。>
身披鳞甲,头戴兜鍪,须发乌黑,正值壮年的司马懿坐在马背上,从山道上俯瞰远处的楚军营寨。>
在他身后的山坡背面,五千秦兵蓄势待发,就等着他一身号令越过山丘,冲下山道,背袭楚军营地。>
在司马懿身边,乃是秦国猛将常雕和王双二人,他们被曹丕派来作为司马懿的副将,以便司马懿手下有大将替他冲锋陷阵。>
王双性格粗犷,指着山下的楚军营垒说道:>
“督军,下令吧!让某带着弟兄们冲上去,叫楚贼知道我大秦也有人!”>
司马懿自然不会冒失冲动,他摇头说:>
“本督已与镇西将军约定,于明日一起进攻。今日先让士卒们休息,赶了十天路,将士们恐怕都疲了。但你们要叮嘱各部,叫他们晚上再生火造饭,莫要叫楚军发现了炊烟。”>
司马懿一同叮嘱,常雕和王双都抱拳保证。>
当晚,司马懿的五千大军就在山坡背面和衣而眠,等着明天早晨和友军一起发起进攻!>
十月的陇右已是十分寒冷,所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