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楚军大营内。>
赢得许昌会战的楚王刘基,心中喜悦无以言表。>
此战过后,天下重归一统基本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春风得意的楚王下令,全军将士宴饮三日,为赢得大战庆功!>
即便明知军中粮草已经所剩不多,刘基还是下达了这项指令。>
毕竟楚军彻底击退了秦齐燕十万联军,楚国席卷天下之势已成。>
粮草用了便用了,打了个大胜仗还不能享受享受吗?!>
宴会之上,法正、甘宁等文武都举杯向刘基敬酒,楚国前线的文武们和他们的楚王一起同享大胜之喜。>
散骑常侍杨修在宴会上向刘基汇报了联军的动向,让众人确信联军大势已去。>
之后,刘基给众将论功行赏。>
许昌一战中,联军战死多名大将,尤其是伪齐一方。>
孙绍麾下名动中原的朱治、周泰二人,在解烦营和玄甲军的铁蹄下化作尘土。>
伪燕公孙恭也被射杀在战场上。>
其余战死的联军小将也多达数十人!>
论功时,大家都觉得吕蒙、骆统、甘宁、黄忠、魏延五个人功劳甚大,难以派名。>
吕蒙指挥有度,击退了骑军众多的伪燕。>
骆统射杀公孙恭,这更是夺旗杀帅的大功。>
甘宁、黄忠、魏延三人以数千铁骑破阵,打得七万齐军一溃千里,主导胜利,也是不世之功!>
最后,刘基表示帅才难得,吕蒙功居第一!>
诸将顺服,于是刘基升吕蒙为征北将军,迁陈留太守,封考城侯,食邑三百户!>
骆统升武射将军,领陈郡太守,封长平侯,食邑三百户!>
甘宁守侍郎,外放东郡太守,封白马侯,食邑三百户!>
黄忠领梁郡太守,封匡亭侯,食邑二百户!>
魏延领东平太守,封费亭侯,食邑二百户!>
其余诸将皆有封赏。>
诸将谢恩时,刘基特意嘱托甘宁:“卿性情直率,屡触律法,这是吾第二次放你外任,希望你不要辜负吾的器重啊!”>
甘宁跪在地上感激涕零道:“古来承君之恩者,未有如宁这般的!请大王放心,甘宁定会铭记嘱托,若再有莽撞,定自裁以谢罪!”>
刘基看着甘宁,还是有些不放心,但机会已经给了,他身为君主不能再施恩更多。>
然后刘基又看向骆统,笑着对骆统说道:>
“卿之父佐陈王大治陈国,吾把你放在故地,希望你能延续骆氏佳名呀!”>
相较于甘宁,骆统的感触更加深刻。>
骆统之父乃陈国国相,辅佐陈王刘宠在乱世开辟出一时霸业,如今刘基特意让骆统重归“故里”,骆统怎能不流泪呢?>
骆统哭着谢恩,刘基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
最后,微醺的刘基扬起酒盅,霸气十足地说道:>
“今宵小兵败,诸军大宴三日,三日后攻城,务求一战破城!”>
“许昌克后,兖州即定,中原即定,四海将平!”>
“此盅敬三军将士,敬战死英烈,敬大楚万民,敬海内黎庶,诸君共饮之!”>
皓月当空,十万将士举杯恭贺:>
“敬楚王——!敬楚王——!敬楚王——!”>
……>
许昌城外楚军庆功的动静传入城内。>
程昱、曹仁、曹彰等人如丧考妣。>
许昌一战,联军大败,楚军歼敌上万!>
伪齐七万大军四散奔逃。>
燕军虽然损失不大,还在战场上给楚军左翼造成了极大的损伤。>
但伪燕主将公孙恭战死沙场,辽东骑士亦死伤过千,燕军不得不退回河北,先回幽州去向燕王公孙康复命。>
至于逆秦,其实在战场上死伤的秦军士卒并不多,也就是千余人的损失。>
战斗双方只打了半日仗,若非友军败得太快,以致于秦军侧翼暴露出大空当,或许秦军还可以再和楚军打上几天。>
可是决战败北的影响实在太大,在撤退途中,不少秦军士卒竟然直接放弃撤回许昌城,转而向楚军投降。>
或许在关外的秦军看来,秦国应该是彻底完蛋了,与其负隅顽抗,不如弃暗投明。>
选择投降的秦军多达数千,许昌本就只有一万多守军,这下子人直接少了一小半。>
更何况友军投降的影响,比战死沙场要恶劣很多。>
就在程昱、曹仁等人撤入许昌城的当晚,许昌城内就发生了营啸!>
若非许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