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海参崴港!
在远东共和国,尚有许多原本属于华夏国所有后来被苏砂侵占的城市:海兰泡,苏砂称布拉戈维申斯克,是我国鄂伦春族的世居之地。1858年被苏砂强占并建城,他们在强占该地的同时,还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残忍地屠杀了7千余名华夏同胞。
此时的远东共和国境内,有数以千计的中国商人以及大大小小的店铺和商行,仅海兰泡一地就有华商600余人,华人商会也活跃在远东的各大城市。这些华商与华夏国内商界有广泛的联系,对发展远东共和国的对外贸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远东共和国自治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经济贸易特区”,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华商的经营活动,并允许他们在这里购置土地、开办商行、拥有自己的警卫部队。
海兰泡因此逐渐成为远东的商业中心。
庙街,苏砂称尼古拉耶夫斯克,是华夏明代政府东北行政机构奴儿干都司的驻地。1850年,尼古拉耶夫攻占庙街后,残酷杀害当地的赫哲族和鄂温克族居民,制造了庙街惨案,并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
这里曾经是一个建有牲畜棚、货栈和小教堂的小村落,以后建起了码头以接待到此的船只。1856年滨海州成立之时,庙街防卫站获得城市称号并成为滨海州中心和远东的一个主要港口。这之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庙街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1858年市内已有各类建筑200余座,建起了机械厂,进行船只组装和维修。十九世纪末,在庙街开设了海洋技校,成立了博物馆和图书馆。国营和私营轮船开始了在阿穆河的商业运输。
米国、日神日帝国、挪威的船只也进港停泊。此时的庙街已拥有2100余座建筑,渔业已初具规模,造船业、修船业、木材机械加工和制桶业发展迅速,城市也有了很大扩展。但是庙街依旧是座小城,其经济基础为矿山原料工业、捕渔业、木材出口业和修船业。
于是,庙街被远东共和国自治政府做为世界级渔港重点建设,逐渐成为远东最大的民用渔船制造中心和渔业中心。
双城子,苏砂称乌苏里斯克,始建于1866年,这里曾经是明朝的双城卫。位于滨海边疆区南部的乌苏里——兴凯湖平原南端,是绥芬河、木科夫力河、苏普提加河三条河的交汇处,农业比较发达,该城有三个通道可到达华夏:一个是绥芬河通道,有铁路公路各一条;一个是东宁通道,有公路一条;一个是密山通道,有公路一条。
双城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之红警抗战》 最新章节第342章 海参崴港!,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49/34918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