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于何地?是以孟同若在其位,当蒙军来袭,绝不敢搦其锋芒。只能先忍辱求和,等蓄积国力,能与之较量再徐徐图之。”>
赵孟同不过十五六岁,身形单薄,文章也只能说中规中矩,但见识与反应却是不凡,口才也极佳,又有几个朝臣发问,他也能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乔行简看了一眼皇帝,见他还是没有说话,便冲赵孟同笑问道:“本相来问你,忍辱求和之后,你又会具体如何做?”>
赵孟同低头想了想:“孟同若是西夏之主,必当效仿越王勾践,苦心孤诣、卧薪尝胆,鞑虏虽强,可老子云: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鞑虏无长运,孟同暗招忠义之士,等待时机复国。”>
这几句说的振振有词,但却没什么新意,也都在众臣的意料之中,乔行简正待说话,却见,赵孟同坐下之后又站起身来,说道:“孟同对西夏风俗民情一无所知,方才相公问孟同具体会如何做,孟同以为,关键便是为政之道。”>
众臣微微有些讶异,原本以为他会说道具体的无非是练兵、外交、拓张等等,不料说的却是为政。>
乔行简微微颔首,问道:“如何为政?”>
赵孟同应道:“为政之道,便是收拾人心,小国寡民,屡遭战败,人心已失,只有上下齐心才可救国图存。”>
这虽然还是形而上,没无具体的细节,但对于一个十五六岁的宗室少年,能有如此见识,已经令在做众臣刮目相看了。>
这赵孟同方无论是外貌还是文章都毫不显眼,方才没有机会也都不说话表态,而是等待时机。直至皇帝问到西夏应对之策,待众宗子无言,他便抓住时机,从‘战和’两策切入话题,立刻侃侃而谈拉入自己擅长的领域,且这小小年纪已经能扬长避短,沉稳大气,更能出口成章,宛然便是个小皇储的风范,连乔行简也缓缓点头,想来这赵若同的表现已经得到了他的认可。>
原先众大臣都以为这六位宗子来参选,主要是赵孟承与赵孟启之争,其他四人都是陪跑,不料这毫不起眼的赵孟同后来居上最终占了上风。连熟知六个宗子身份的知大宗正司事赵师弥都有所动容。>
眼看这赵孟同异军突起,忽听一人道:“陛下、乔相公,求和之言孟承不敢苟同,此刻有话想说。”>
皇帝笑道:“诸位均可可畅所欲言,不必拘谨。”>
赵孟承先是避席,接着分别冲着皇帝、大臣施了一礼,铿锵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宋北征》 最新章节第二百二十五章 是战是和,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52/352062/22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