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开学了,和施秋晴上夜大的第一晚

第三百三十九章 开学了,和施秋晴上夜大的第一晚(1/2)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九月一,小媳妇在哈师大开学上课的同时,加工厂也迎来了一批新学员,是来自其他乡镇的人。

许承安等人代表沧城去省会拿了农展会农副产品金奖,回来后这事就迅速发酵,阳平镇大力推广黑木耳技术今年让九个乡屯脱贫之事早已在全城传开了,很多乡镇都想过来取经。

而沧城市政府和周建国也推波助澜大力想促成此事,又是划集体林地扩大种植基地规模又是修路的,并且早就和许承安商量好,让他今年继续开班了。

许承安也很豪气,不管你来多少人,我都免费培训且包食宿。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那点钱只是小钱,巩固自己在这块的龙头地位才是大事。

之前自己给全阳平镇做了培训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谁不认自己是老师,去到哪个种耳的屯子全村都得恭恭敬敬的,想不留下吃顿饭才走都不让。

这期培训班,踊跃报名的程度可就远超当年阳平镇组织九个乡屯过来学习。

因为沧城位于林区地带的关系,像阳平镇这样的镇子总共有九个!

除了已经全面推广黑木耳种植技术的本镇,其他镇子依然有书钱就行,不用学费。

建国之后夜校就更多了,种类也更丰富了。

比如面向商业职工和学徒的夜学堂。

保腚创办的商务半夜学堂和羊城清平的商业半夜学堂都是这种,教的是如何做买卖经营,识别商品,盘点货物,还有打算盘记账目。

还有贫民夜学堂,主要教老百姓识字认字。

农民夜校的是话则是学习革命道理,学唱一些打倒列强之类的歌曲,旨在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帮助他们从封建的旧思想中走出来。

还有工人夜校,顾名思义,是学相关技能的。

沧城这个夜大,其实以前就是农民夜校。

结束了动乱,如今不搞革命了,改成搞经济,原先的农民夜校便改成了让想改变自己命运的青年和单位职工干部学习进修的夜大,也是顺应时代。

改开后郭嘉对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剧增,不管工业农业还是科研,各大领域对人才都求贤若渴,所以这个年代又被形容为“科学的春天”。

然而80年代的高考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实在太少了,单靠全日制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远远无法满足郭嘉的需求,于是夜校在国内蓬勃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大小城市纷纷冒头,作为全日制大学的补充,培养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最新章节第三百三十九章 开学了,和施秋晴上夜大的第一晚,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52/352865/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