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上,文聘面色依旧有些苍白。虽然服用了诸葛亮带来的华佗神药,但身体的虚弱感还没有散去。>
见诸葛亮和申耽进帐,文聘强行直起身,低声说道:>
“孔明,义举……你们来了。”>
诸葛亮和申耽连忙靠过去:“文将军!”>
“呵呵,吾中了埋伏,被箭矢所伤,倒叫你们笑话……咳,咳——”文聘尴尬地说着,然后喘了两口气才缓过来。>
诸葛亮面露愁容,真切地说道:“将军虽然中伏,却能反败为胜,斩杀张卫。亮和义举兄深表佩服,还望将军保重身体,安心养伤!”>
一旁的申耽没有说话,心里却十分认同诸葛亮所说的话。>
古来征战,能在遭遇埋伏后反败为胜的将领,那都是稀世良将。刘基手下能有文聘这般能力强大又舍生忘死的大将,也难怪他能威名远播。>
“文岱,扶我起来!”>
榻上,文聘招呼文岱将他扶起来。>
文岱担忧地走过去,小心翼翼地将文聘扶起。>
诸葛亮和申耽都不免忧心道:“文将军,身体要紧啊!”>
“呵呵,”文聘微微一笑,摆摆手道,“无妨,此前医师看过,说伤口浓水尽取,我已没有性命之忧,这还得多谢孔明送的神药!”>
诸葛亮谦虚道:“诶,将军何须言谢,都是为主公办事。”>
文聘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只是二位也看见了,我身体虚弱,实在难以督战。若继续将三军将士性命系于我手,恐非善事!”>
说罢,文聘又看向诸葛亮和申耽:“眼下我军兵临黄金戍围,若就此退走又实在可惜。我一时难以决断,所以想请二位商议。”>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为了避嫌,申耽向诸葛亮点头示意,表示自己没有主意,一切以诸葛亮的意思为准。>
诸葛亮才思敏捷,瞬息就明白了申耽的意思。>
文聘重病在榻,眼下都得靠他诸葛亮决断了!>
以诸葛亮的智慧,他哪里会不晓得如今大军面临的困境,其实他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行动。>
诸葛亮开口对文聘和申耽道:“其实亮早在赶来前线时,就已经派人传书襄阳了,若在下所料不错的话,主公应该已经从襄阳出发了!”>
文聘和申耽一惊,没想到诸葛亮私下已经向刘基禀报了前线的情况。>
但他二人转念一想又觉得没什么好惊奇的,诸葛亮受刘基之命招揽申氏,这足以说明对方乃是刘基的心腹之臣。>
作为军中大将,文聘也是人精,他之前隐约听说过刘基对诸葛亮的赞许,于是直接说道:>
“孔明,你是主公心腹,我将玄武营的兵符交给你,希望你代我督领将士攻打铁城,莫要因我一人误了大事!”>
诸葛亮有些感动,但他却没有接下兵符:>
“将军,你是三军统帅,亮却很少接触兵事,若将大军托付于亮,将士们必然不服,那才是误了大事啊!”>
“孔明……”>
文聘正欲反驳,诸葛亮则直接打断他:“将军,你是关心则乱!兵法云,爱兵如子。你这个父亲受伤了,将士们安能放心得下?此时出战,必然无法攻克铁城。将军应该做的是养好身体,稳守营寨,等待援军到来!”>
诸葛亮的话让文聘感到惊异:“嘶——!孔明,你……你竟然通晓兵事!孔明大才,实在出乎我之所料啊!”>
正如文聘所言,他根本没想到,年纪轻轻、又是文官的诸葛亮能说出刚刚那通浸透表里、晓熟兵略的话来。>
“呵呵呵,亮平生好读书,但不求甚解,比不上将军。”诸葛亮谦虚地回复。>
文聘笑着摇了摇头:“若非孔明点醒,我倒会真的误了大事。文岱,扶我到营地里转转,让将士们知道我无碍!”>
文岱连忙搀扶起文聘,文聘又道:“孔明,义举,你们也随我一道吧!”>
诸葛亮和申耽起身:“敢不从命?”>
之后,众人扶着文聘走出大帐,玄武营的将士们看到文聘醒了,都很是惊喜。他们围拢过来,脸上既有喜色又有担忧。>
有将士问道:“将军!将军好些了吗?!”>
文聘强行鼓起精气神:“虽有小恙,但已无大碍!”>
将士们这才退去忧愁,都高兴地欢呼起来:“哦!将军病好咯!将军病好咯!”>
“好了,都下去吧,把营寨再加固一些,营地里也要打扫干净!你们看看,我就睡了两天,这营地都要成猪窝了!”>
文聘拿出将军的严厉,一手指着满是积雪的地面笑骂道。>
将士们都憨笑起来,赶忙拿来扫帚撮箕清扫营地里的积雪。>
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