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竞技小说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三百九十二章 刘基被围(1/2)

第三百九十二章 刘基被围(1/2)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建安十七年仲夏,曹洪在击败诸葛瑾,夺取汝阴后,并没有挥师南下。

正如法正所言,曹操不敢让曹洪冒险渡过淮水,因为过了淮水,那就完全是刘基的主场。

到时刘基随便派出一支水军截断淮水,过河的曹军就要面临断粮的风险。

因此,曹操命曹洪在慎县驻扎,摆出要进攻寿春的架势,想要吸引刘基的注意力。

可惜曹操的“挤眉弄眼”被刘基直接无视。

几封调令从建业传到荆州,长沙、武陵、江夏三郡的兵马开始朝江夏西陵集结!

刘基命江夏太守潘濬为护军,加封吴平北将军,督三郡兵马支援前线。

一个月的时间里,武陵太守李严、长沙太守韩嵩都带着郡兵和部曲来到西陵,接受潘濬的调遣。

统计过后,三郡共出动兵马约两万五千人。

潘濬打出“五万精兵”的旗号,走义阳三关进入汝南腹地!

大军来到安阳县驻扎,潘濬散出斥候,同时在安阳召开军事会议。

此次出征,潘濬帐下云集了一堆俊杰,除开长沙太守韩嵩外,他们多是荆州本地出身。

抛开潘濬、李严二人不说,

军中还有被刘基点名栽培的江夏都尉辅匡,

襄阳豪族出身、被韩嵩聘为参军的廖化,

年少闻名荆州、被潘濬征辟为主簿的马良,

蒋琬外弟、江夏长史刘敏,

和被李严从行伍中提拔为都尉的南郡人高翔等。

可谓是人才济济,将星云集!

中军大帐中,平北将军潘濬问略诸将,武陵太守李严当即说出自己的想法:

“护军,依末将之见,我军应该包围安城,然后沿南汝水修筑防线。”

潘濬想了一下:“正方是想建议吾围点打援?”

李严点头:“正是!”

众将商议了一下,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首先安城是汝南重镇,若能夺回来,大军就可以把安城作为支点,之后不管是继续北上威胁许都,还是东进和步骘夹击曹操,都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如果潘濬攻打安城,曹操肯定要派人来救援,这样便能减轻步骘那边的压力。

潘濬随后采纳了李严的建议,并开始下达命令:

“韩嵩听令,命你率长沙兵马包围安城!”

“诺!”

“其余各部前往南汝水扎营,阻截曹军援兵!”

“诺!”

荆州吴军迅速向北进军,两天时间就走到了位于安城以南二十里处的慎阳县。

然而等潘濬领兵抵达慎阳后,曹军早就在慎阳筑起防线,等着吴军来进攻。

原来曹操在进兵新蔡后,军师郭嘉就提议让曹操提前分兵安城,以防荆州方向会有吴军援兵走义阳三关袭击安城。

义阳三关作为汝南和江汉平原之间的通道,并不是特别出名。

因为义阳三关只有在南北对峙时,而且必须是江淮政权和中原政权对峙时,才有可能发挥效用。

吴楚之战时,伍子胥灭楚走的就是这条路!

战国以后,秦汉时期的战争则基本跟这三关没什么关系。

所以秦汉时期,如果是不熟悉春秋的人,可能基本都没怎么听说过这三座位于大别山中的关塞。

曹丞相也是经过郭嘉的提醒,才想起义阳三关的重要性!

曹操也因此称赞郭嘉:“每有大议,能临敌制变者,唯郭奉孝尔!”

于是曹操以豫州刺史赵俨为护军,督史涣、温恢、李典三部兵马共一万五千人在安城一带驻防。

赵俨坐镇安城,命史涣、温恢二人在慎阳修筑连营三十里,硬生生在慎阳一带变出一道长城。

潘濬带兵走到慎阳后,只能放弃进攻安城的计划,转而也在慎阳修筑连营,开始和赵俨相持。

不过这样一来,曹操攻打新蔡的兵马就少了一万五千人,刘基分化曹操兵力的战略得以实现。

可是不知道有人注意到没有,曹操一方似乎还有一支兵马没有行动!

那就是夺占了汝阴的曹洪部!

面对荆州吴军的牵制,曹操并没有调汝阴的曹洪前来应战,只是分主力之师驻防安城和慎阳。

如此一来,曹操在新蔡留有的三万主力军,显然是不可能击败握有两万吴国精锐的步骘,除非发生什么奇迹。

可惜无论是大都督步骘,还是护军潘濬,都未能洞悉到这一点。

或者说,即便他们察觉到了曹军的异常调度,也无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