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一战,张合以奇袭之策,大败楚军,斩俘三千,还俘虏了楚军大将辅匡,缴获粮草辎重三万石,可谓大获全胜!>
战后,张合派人将辅匡押往长安,大军在荥阳停驻。>
而原本受命在成皋伏击秦国援军的李严,则欲图趁着张合在城内修整的时机,从荥阳南面渡过汴水。>
可惜张合的军事素养很高,即便收获大胜,也没有放松警惕,秦军游骑依旧散布在荥阳周围五十里的地盘上。>
张合得知李严麾下仅有三五千人后,果断亲率骑兵出城追击。>
所幸张合追上李严时,李严已经渡过汴水,才没有如被潘濬留下断后的辅匡一般,被张合俘虏。>
但李严所部还有千余士卒未能渡河,留在了北岸,哭嚎着想要李严回头营救他们。>
以李严的性格,肯定是不可能回头送死的,他只好忍痛抛下将士,带着剩余的兵马逃往管城。>
于是张合又轻易收下一场大捷。>
荥阳捷报陆续传入关中。>
身在长安的秦王曹丕,在大殿之上喜笑颜开。>
群臣都歌颂曹丕用人有方,方才可以让秦国屡战屡胜。>
正如秦国朝臣所言,自从曹丕主政以来,秦国似乎还真就是屡战屡胜。>
秦军不仅在陇右获得街亭大捷。>
还在旬月之间平定马超的叛乱。>
翻过年来,张合又在荥阳大破楚国潘濬。>
这一连串的捷报,即便是先王曹操在世时也不曾有过啊!>
一时之间,曹丕在关中的威望越发高涨。>
然而这样的论调,显然是忽略了一些实际情况,带有一丝自我催眠的意味。>
毕竟,楚国席卷中原,秦国龟缩关内的架势始终不变。>
而且更不要说,街亭大捷之后还有木门道、铁堂峡之败。>
马超的叛乱,更是建立在秦国动荡的基础上,完全是空耗秦国国力,跟楚国完全无关。>
至于荥阳大胜,也就是击败了楚军一支偏师中的偏师……>
要知道被张合击败的潘濬,其上司乃是荆州刺史高岱,高岱头上才是楚王刘基!>
所以明眼人都知道,这些胜仗属实是没什么值得吹嘘的,甚至有那么一丝回光返照的意味透露在里面。>
但这些微不足道的胜利,对于秦王曹丕,还有秦国的信心却很重要。>
在曹丕的主张下,荥阳大胜被极大地夸大,曹丕更是给张合晋封大司马、征东将军,食邑也一下子增加到了两千户。>
只是曹丕给张合的奖赏好像只有官职和名誉能够落到实处。>
那鄚县两千户的食邑嘛……>
以眼下秦国对河北的控制力,估计连鄚县究竟有多少户都不清楚。>
可荥阳大胜经过秦国官府的宣扬后,如今就连关中的小儿都知道,征东将军张合在荥阳大破楚军,斩俘五万之众,堪称有史以来曹秦对刘楚最大的大捷!>
曹丕赐下赏赐后,又在长乐殿传唤被押往长安的楚军将领辅匡。>
秦王宫内,身穿囚服的辅匡被军士强行推搡着步入大殿。>
曹丕见到辅匡,感觉此人很是年轻,遂好奇问道:>
“你就是中郎将辅匡?”>
满身淤青的辅匡无视曹丕,昂首望向东南方的立柱顶端。>
身着帝王袍服的曹丕走下台阶,来到辅匡面前,仔细端详辅匡的样貌。>
辅匡虽然出身黔首,但后来被刘基钦点送入襄阳书院研习兵书,又在军中效力多年,尽管他长相平平,但气质却非常不凡。>
曹丕极为欣赏辅匡,感慨道:“一个小小的中郎将,竟有这般气度,楚国有人啊!”>
“哼!”辅匡冷哼一声,完全不吃曹丕这套。>
曹丕却不依不饶:“辅匡,你可愿降?”>
辅匡怒目而视,一口唾沫啐在曹丕脸上:“呸!秦狗,你可见我楚国有过投降的将军?!要杀便杀,休要多言!”>
曹丕被辅匡一口粘痰吐在脸上,从小到大他还没受过这般屈辱,气得浑身颤抖起来。>
“拖出去——!砍了!”>
“诺!”>
辅匡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秦狗,我咒你不得好死——!”>
押解辅匡的秦国军士一拳砸在他嘴上,把牙齿都砸飞了几颗,这才让辅匡痛得发不出声音。>
随后,辅匡被推出大殿斩首……>
曹丕在宦官的帮忙下把脸擦干净,见到辅匡的人头后才感到消气。>
然而等曹丕冷静下来后,他还是有些后悔,其实他是很想招揽辅匡的,因为只要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