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关的战事打得如火如荼,汉中盆地内部倒是安静得很。>
幸亏刘璋没有趁着张鲁和刘基打仗的时候抢夺阳平关,让刘基在打跑张鲁后能够顺利接手阳平关。>
否则一旦益州兵越过阳平关,汉中将无险可守。>
对于汉中来说,阳平关可谓是第一重要的命门。因为阳平关不仅可以阻挡益州来的敌人,同时也能阻挡从祁山道和陈仓道来的敌人。>
仅此一关,就挡住了蜀中、陇右、关西三个方向,似阳平关这般一关卡住三方的城关,天下几乎找不出第二例!>
而且阳平关不止是地理位置重要,地势也十分险要。>
前世曹操听信陇右降兵的鬼话,以为阳平关很好打。>
结果到了阳平关前,曹操稍作进攻就想撤兵了。>
若不是后来曹操撞大运,阳平关守将张卫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突发事件,秦岭里的鹿群喜提……曹操绝对攻不破阳平关。>
南郑县中,汉中长史诸葛亮这日又邀请蛮王朴胡来南郑宴饮。>
一道出席的还有都尉文岱、祭酒马良、别部司马王平等人。>
朴胡豪爽地端起酒碗道:“孔明,我听说刘璋派庞羲攻打阳平关,你们需不需要我带人来帮你们?”>
诸葛亮回敬一碗,摆摆手道:“诶~大王不用担心,阳平督霍峻乃我主爱将,区区庞羲还攻不破阳平关。来,大王,干!”>
“哈哈哈,好,干!”朴胡闷了一大碗,然后继续道,“只要孔明一句话,咱家绝不含糊!”>
“呵呵,有大王这句话足矣!王平,给大王满上!”>
“诺!”>
众人其乐融融时,外面有侍从进来禀报。>
“禀长史,有一人自称‘子云居士’,想要求见长史。”>
众人疑惑,俱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也很疑惑:子云居士?西山子云亭?川中来客?>
诸葛亮才思敏捷,心中有了猜测,赶忙对侍从道:“想必是川中仰慕我主之人,快快请来!”>
“诺!”>
不一会儿,侍从领着一个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却衣着华贵的人走进来。>
诸葛亮起身道:“敢问先生从何而来?”>
那小矮子狡黠地笑道:“呵呵,葛君既然能请我进来,难道还猜不出我从哪里来?”>
二人打起哑谜,但就是不点破。>
“呵呵呵,先生也是个妙人,来人,给先生看座!”诸葛亮笑了起来,让人为其摆座。>
张松拱手称谢,然后毫不客气地坐下,一点不把自己当外人。>
诸葛亮再次发问:“敢问阁下姓名?”>
“姓张名松,字子乔!”>
“原来先生便是益州别驾张松!失敬失敬!”>
稍作介绍后,张松便故弄玄虚道:>
“呵呵呵,孔明,你可知我今日为何会来见你吗?”>
诸葛亮谦虚道:“还请张别驾赐教!”>
“赐教不敢当,我曾闻孔明号‘卧龙’,难道你就真的猜不出来?”张松明知故问。>
诸葛亮想了想,张松既然来了,那肯定是想背主投敌。这样的话,即使说破也无妨。>
于是他道:“吾已建议文府君把控通往川蜀的各处要道,不许进出。别驾能来到南郑,想必不是从南面来,而是打北面来!”>
张松神情郑重起来,眼神炯炯,盯着诸葛亮。>
诸葛亮微微一笑:“别驾应该是受刘季玉之命,前去请曹操相助吧!”>
张松点点头:“嗯,孔明所言不错。那你再猜猜结果如何?”>
“哈哈,何须猜测,吾料曹操必然无力干涉益州之事!”>
“哦?孔明为何敢断言?”>
“张别驾,我主刘敬舆坐断襄阳,北望中原,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曹操之虚实,焉能瞒过我主?”>
“嗨——”张松叹息一声,“然也然也,西川总归是远离中原,偏居一隅,安能与天下称雄?”>
说罢,张松端起酒盅痛饮一杯,然后突然哭泣起来。>
众人诧异,诸葛亮马上问道:“别驾何故哭泣?”>
张松自嘲地一笑:“我在为自己哭泣!”>
“为何而哭?”>
“为吾之才干而哭!”>
“哦,刘季玉拜先生为别驾,这又作何解释?”>
张松拿起酒勺,又给自己酒盅里填满一杯,举杯痛饮后,叹息道:>
“哎,孔明有所不知,吾虽为别驾,但刘益州因在下其貌不扬,只以凡人待之。吾曾谏言他结好韩遂,共击张鲁,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