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康、赵俨、刘豹等人入城后,见到了凉州牧韦端和凉州刺史贾逵,但却不见天水太守郭淮的身影。>
作为监军,赵俨当即问起郭淮的去向。>
赵俨如此关心郭淮,是因为郭淮手中应该还有一千凉州精锐,那是秦军在陇右地区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头发花白的凉州牧韦端回答了赵俨的疑问:>
“祁山堡失守后,郭伯济退入卤城据守,被楚军大将霍峻困于城中。”>
赵俨眉头一皱,感觉事情不对:>
“韦牧,城外诸葛亮共有多少兵马,韦牧可清楚?”>
韦端知道对方想说什么,但还是平淡地回复:>
“诸葛孔明有精兵两千,霍峻有精兵一千,总共是三千精锐。”>
赵俨追问道:“韦牧,上邽城中有多少兵马?”>
“有凉州兵三千人。”>
“那诸葛亮为何敢越过卤城包围上邽?他难道就不怕后路被断吗?还有一点在下想要问一问韦牧,韦仲将手握两千羌兵,怎么会败得那么快?”>
赵俨跑出一连串的问题,最后拱手道:“陇右战局疑云密布,还请韦牧为我等解惑啊!”>
众人纷纷看向韦端,正如赵俨所言,陇右的局势实在叫人疑惑。>
不管是楚军诸葛亮,还是凉州牧韦端,二人用兵都与兵法、常理不合。>
一是诸葛亮过于激进,二是祁山堡丢得太快,三是韦端过于保守。>
韦端端起茶碗,看着碗里的茶汤轻叹一声,还没喝就又放下。>
“哎!伯然,祁山堡之失,实乃吾儿轻敌冒进……”>
韦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还是选择将实情讲出。>
原来楚军袭击祁山堡后,护羌校尉韦诞和天水太守郭淮一起领兵前往支援。>
二人到了祁山堡,见楚军诸葛亮只有两三千人马,又全都聚在祁山堡下。>
韦诞想趁机突袭楚军,郭淮则认为应该稳妥行事,不能冒然进攻。>
郭淮是通过观察楚军阵势,察觉到敌军不好对付的。>
但可惜的是韦诞不听,他让郭淮在后观望,自领两千羌兵杀向楚军,意图和祁山堡的守军一起夹击正在攻城的楚军……>
韦诞的进兵正中楚军统帅诸葛亮的下怀!>
诸葛亮看似在围攻祁山堡,但他真正的意图,其实是赶来支援的秦军!>
韦诞带兵冲下山道后,被早有防备的楚军迎头痛击。>
诸葛亮的部将王平率领一千部曲,扭头杀向韦诞的部队。>
按理来说,一千人不可能打得过两千人,但王平所率的,乃是板楯蛮!>
而板楯蛮可是羌人的天敌……>
后汉永和、建和年间的两次大型汉羌战争中,造反的羌兵杀入益州,分别被汉中五官掾程信、和益州刺史种暠率领板楯蛮兵击败。>
建和年间的羌乱中,板楯蛮斩俘羌兵二十八万,战绩骇人,从此羌人将板楯蛮称呼为“神兵”!>
纵使如今距离建和年号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可羌人们可不会忘记那些世代相传的故事。>
东汉四次汉羌大战,后两次中再也看不到羌兵跑进益州的事迹,主要就是因为益州有“神兵”板楯蛮。>
祁山堡外,当韦诞率领着两千羌兵杀向楚军时,韦诞竟然发现平时剽悍得不行的羌兵脸上,都露出了害怕的表情!>
而对面那些脸上涂着花纹的楚军,在看到羌兵后,个个脸上都兴奋好战。>
楚军将领王平更是用韦诞听不懂的賨人土话喊道:>
“羌儿,你家賨人耶耶来啦——!”>
随后,裸脚赤身、满身战纹的板楯蛮兵们嘴里,发出怪异的吼叫声,他们挥舞着刀盾棍棒一拥而上。>
羌兵们听见板楯蛮兵们的怪叫,仿佛被唤醒了儿时的可怕记忆,那是族中长辈们用来吓唬羌人小孩的“鬼故事”。>
老人们口中吃人的恶鬼,和眼前这些光不溜秋、黑不溜秋、又满身花纹、满口怪叫的家伙简直一模一样!>
王平带着一千板楯蛮兵逆着山道杀将上去,上方的羌兵们吓得全都往后退。>
护羌校尉韦诞不停喝令羌兵们上前,但根本无济于事。>
就在韦诞惊异之际,王平已经带兵杀到脸上,击溃了前部的羌兵。>
在后方观战的郭淮都来不及接应,韦诞就被王平用长矛刺落马下,至此祁山堡再没有守住的可能。>
郭淮只好退往卤城固守,并将事情始末传书凉州牧韦端和刺史贾逵,让他们引兵来援。>
众人听完韦端的讲述,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此前韦家人对祁山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