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郑清之唤道。>
赵与芮终于从沉思中醒悟过来,笑道:“一席话发人深省,朕一时失态了。”>
郑清之躬身应对:“陛下为国操劳,日后必定是比仁宗、神宗更为出色的官家。”>
赵与芮笑了笑,问道:“编修国史著作郎李宗勉卿可相熟?”>
郑清之禀道:“李宗勉无论见识、才具都是一时之选,久在州县为官,绍定元年才入朝为著作郎,陛下若是有心将其历练一番,日后也是宰执之才。”>
赵与芮也没想到他对李宗勉的评价这么高,笑道:>
“朕想将其拔擢至兵部历练,如何?”>
“陛下英明!”郑清之躬身应道。>
郑清之退下,一个老宦官从外面进来,说:“陛下,屏风做好了,要拿进来吗?”>
“嗯,拿进来,置于御案之侧!”>
老宦官转身,很快回来,与另一名宦官抬进一座素色屏风,摆在御案的靠墙一侧,这样坐在御案之后的皇帝一转头便能看到。>
屏风很普通,上面也没有风景画,只是一色素白。>
此刻官家也立在屏风之前,提笔疾书:>
‘吏治’>
‘兵制’>
‘财计’>
想了想,又写上‘平乱’。>
这些才是他心中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麻烦,“吏治”的澄清已经开始,当前效果已经陆续显现。>
‘兵制’改革还没开始,但势在必行。>
‘财计’现在仅仅依靠节省用度是无法达成所谓‘裕国财’,要和‘吏治’、‘兵制’一同实施去冗官、去冗兵才能将大额用度节省下来。>
但节省用度是治标不治本,要节流更要开源。>
几年之内无法出兵进行举国北伐,兵制改革和闽中平乱却要尽快处置,但他明白要持重,不能如神宗一般大刀阔斧,大宋如今的内外环境比神宗之时差距太大,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朝廷不发会子,不饮鸩止渴,可国家财政已经亏空,财计所谓开源节流,既然节流已经在执行,那么开源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上来。>
大臣们都是程朱理学一派,对神宗时期变法颇为抵触。赵与芮小心翼翼,不愿与大臣们发生冲突。他在山东是靠着海贸挣得了不少军费,首先想到的是让大臣们商讨,对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宋北征》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五章 裁兵去冗,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52/35206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