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北宋开国初期官员数量并不多,小几千人而已,可到了宋真宗朝政府官员增加到一万人左右,可到了仁宗朝数量暴涨到近两万人。之后以每十年约二成的速度增长,官员增加后,配套的吏员也同比成倍增加,宋代官员又是出了名的薪俸高,这逐渐成为宋政府的负担。>
到了南宋,疆域更小,官员的需求量自然也没有那么多,但皇帝所查卷宗中记载,光宗皇帝绍熙年间官员达三万余万,宁宗皇帝庆元时期官员数量暴涨达恐怖的四万多。>
而如今,经过几十年两个权臣专权,大慷朝廷之慨,封官许愿无数,官员再次膨胀,皇帝估计当前官员人数近五万。他在圣旨中写道: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朕当去冗。>
可为什么官员数量会如此之多?>
第一种情况是宋代荫补官非常多,荫补官就是官员立功之后,子孙可以授官作为封赏。如韩侂胄就是因荫入仕为官,一开始还是个武官,最后官至首相。>
荫补官历朝历代都有,但宋代荫补官数量众多是因为宋代荫补官不止于直系子孙,而且可以推到旁支,甚至于异姓。所以一遇郊祀之年,就有许多人涌入官僚队>
第二种是宗室外戚:宋代优待宗室,一般宗室几岁就授官,有的甚至在襁褓期间就有官身,随着国祚绵延,宗室人数不断增加繁衍,再加上外戚(皇后、太后家族)授官,新授官员人数呈几何数量增长,先皇登基之后,杨氏一族外戚可谓鸡犬升天,连旁系和门客都封了官。>
宗室和外戚的许多官员只领着俸禄,但并没有实际的差遣,这也导致国家官员多,但一大块都是白养着,并没有实际赴任。>
第三种,对于官员选拔制度,如果说秦汉重军功、隋唐重门阀,那么有宋一代就是科举文官体制了。国家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每次也要录取几百至人为进士,超过每次几十人的隋唐科举。这些进士都是要授官的。>
所谓“冗官”除了数量多以外,还有个意思就是官制太复杂致使行政效率低下。>
宋代官制复杂、混乱,每个官员的官职可能有以下多个:>
本官:也称寄禄官,用来表示官阶大小,如礼部尚书是从二品>
差遣:实际负责的岗位,如参知政事是副宰相、知枢密院事负责军事决策、调配、知州管理某个州、知县管理某个县。>
贴职: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职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宋北征》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三章 澄清吏治,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52/352062/214_3.html